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致富典型
范建良: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
出处:嘉兴日报-桐乡版  发布时间: 2011-01-08
 
  有一个数字足以说明崇福果蔬业在市民菜篮子中的分量:5300吨。什么概念?这是去年崇福果蔬产品的总产量,也就是说,每天有近15吨打着“崇德”牌商标的果蔬产品流向本市及杭州、上海、嘉兴市民的餐桌,其中本市占了70%。崇福果农评价说,有此成绩,离不开崇德果蔬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、理事长范建良的辛勤耕耘。

  出了事,没人担得起这个责任

  从1995年试水果蔬大棚种植,到2010年,范建良的果蔬基地面积已达375亩,涉及西瓜、茄子、芦笋、花菜、黄瓜等10多个品种,是崇福镇最大的设施农业基地。

  虽然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,但范建良始终紧绷果蔬安全这根弦。“我们的果蔬产品流向千家万户,一旦出了事,没人担得起这个责任。”这是范建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。他坚持从源头上把关,倡导制定了10多项产品生产标准,使社员在生产中“有章可循”。记录生产台帐,建立农药仓库,在社员中倡导使用高效、生物农药,主动加强产品监测,这一系列举措为流向市场的果蔬产品筑起了安全屏障。2005年,范建良以合作社名义为果蔬产品注册了“崇德”牌商标。

  在范建良的努力下,崇福镇新桥村建立了1000多亩无公害果蔬基地,200亩出口蔬菜基地。凭借“无公害”这块牌子,“崇德”牌果蔬产品顺利叩开杭州、上海等大都市的市场大门,现在合作社每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,鼓起了果农的腰包。

  我只是做了分内事

  “范建良做事踏实,热心助人。”熟悉范建良的人这样评价他。崇福镇上莫村的范坤荣是种植葡萄的好手,有意发展蔬菜种植业,但在育苗问题上卡了壳。范建良获悉后,及时指导他掌握穴盘育苗技术,还无偿帮他的辣椒基地育苗。看到村民为缺技术、缺信息发愁,范建良创办了“家庭技校”,以自己的种植基地为活教材,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传授种植经验。而对于村民的感激,范建良只是淡淡一句:“我只是做了分内事。”

  2008年那场大雪,使崇福镇大棚蔬菜种植户们损失惨重。心急不已的种植户纷纷要求范建良前去指导抗灾防冻。而当时,范建良自己的大棚也遭受损失。但一接到求助电话,范建良立即前往,心甘情愿地为果农当好“田保姆”。

  范建良不仅是热心的“田保姆”,还解决了崇福镇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。新桥村60岁的沈咬仙是其中一名受益者。2005年,范建良的果蔬基地缺人手,原本在家做家务的沈咬仙报名成为基地一名职工。“每月有近千元的收入,逢年过节还发水果、月饼,知足了。”沈咬仙说。像沈咬仙这样的剩余劳动力,基地共有60名。

来源: 嘉兴日报-桐乡版